top of page

最新消息
News & Events

何謂自主性減碳與自願性碳權
2025.10.02 20:55 工商時報 謝振寶
自主性減碳**是指企業主動採取內部措施,直接減少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。這類行動聚焦於改善營運效率,例如升級節能設備、優化生產製程、採用再生能源(如安裝太陽能板或購買綠電),以及推動能源管理系統(如ISO 50001)。自主減碳的核心目的是從源頭降低排放量,尤其針對範疇一(直接排放)和範疇二(間接排放來自外購電力),其成果直接體現於企業碳盤查數據的下降。這不僅能節省能源成本,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與因應氣候法規的基礎。
自願性碳權**則是一種市場機制,用於抵銷企業無法消除的殘餘排放。企業通過投資外部減碳專案(如植林、再生能源開發、甲烷捕獲等)來獲取碳權,每一單位碳權代表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量。這些專案需經國際標準(如Verra、Gold Standard)驗證,確保其減量效果具真實性、額外性和永久性。自願性碳權允許企業透過購買碳權來抵銷自身排放,從而宣稱達成碳中和目標,但它僅是補充手段,而非替代自主減碳。
總結而言,自主性減碳是企業的「內部減量行動」,而自願性碳權是「外部抵銷工具」。兩者相輔相成:企業應優先推動自主減碳,再以高品質碳權抵銷殘餘排放,才能實現可信的淨零轉型。
自主性減碳**是指企業主動採取內部措施,直接減少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。這類行動聚焦於改善營運效率,例如升級節能設備、優化生產製程、採用再生能源(如安裝太陽能板或購買綠電),以及推動能源管理系統(如ISO 50001)。自主減碳的核心目的是從源頭降低排放量,尤其針對範疇一(直接排放)和範疇二(間接排放來自外購電力),其成果直接體現於企業碳盤查數據的下降。這不僅能節省能源成本,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與因應氣候法規的基礎。
自願性碳權**則是一種市場機制,用於抵銷企業無法消除的殘餘排放。企業通過投資外部減碳專案(如植林、再生能源開發、甲烷捕獲等)來獲取碳權,每一單位碳權代表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量。這些專案需經國際標準(如Verra、Gold Standard)驗證,確保其減量效果具真實性、額外性和永久性。自願性碳權允許企業透過購買碳權來抵銷自身排放,從而宣稱達成碳中和目標,但它僅是補充手段,而非替代自主減碳。
總結而言,自主性減碳是企業的「內部減量行動」,而自願性碳權是「外部抵銷工具」。兩者相輔相成:企業應優先推動自主減碳,再以高品質碳權抵銷殘餘排放,才能實現可信的淨零轉型。

峰泰節能陳燕惠 何為碳稅 碳費
2025.09.22 08:50 工商時報 謝振寶
碳稅與碳費同屬「碳定價」機制,旨在將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,透過經濟誘因促使企業與個人減碳,但其設計與用途存在關鍵差異。
碳稅(Carbon Tax)
碳稅是一種稅收,其法源依據為《稅法》。政府直接對每噸二氧化碳當量(tCO₂e)的排放量設定一個明確的價格(例如每噸300元)。企業需根據其排放量按此固定稅率繳納稅金。其稅收通常進入政府統籌預算,可用於任何公共支出,如補貼綠能技術、減輕民眾稅負(綠色稅制改革)或因應一般財政需求。其優點是價格明確,能提供穩定的減碳投資誘因;缺點是無法直接保證整體排放總量能達到預期環境目標。
碳費(Carbon Fee)
碳費則是一種規費,其法源多來自環保相關法規(如台灣的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)。它同樣對每噸排放定價,但其收入用途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,必須全數用於推動減碳工作,例如補助企業購置節能設備、發展低碳技術、進行公正轉型等。台灣採用的即是碳費制度,其主要目的是「促進減碳」,而非以增加國庫收入為首要目標。此外,碳費制度常設計「差別費率」,對達成減碳目標的企業提供優惠費率。
核心區別:
總結而言,兩者最大差異在於收入用途:碳稅為統收統支,而碳費為專款專用。另一個細微差異在於,「稅」的法律位階與嚴謹度通常高於「費」。兩者都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重要經濟工具,迫使排放者正視其環境成本,從而引導資金與技術投向綠色低碳領域。
碳稅與碳費同屬「碳定價」機制,旨在將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,透過經濟誘因促使企業與個人減碳,但其設計與用途存在關鍵差異。
碳稅(Carbon Tax)
碳稅是一種稅收,其法源依據為《稅法》。政府直接對每噸二氧化碳當量(tCO₂e)的排放量設定一個明確的價格(例如每噸300元)。企業需根據其排放量按此固定稅率繳納稅金。其稅收通常進入政府統籌預算,可用於任何公共支出,如補貼綠能技術、減輕民眾稅負(綠色稅制改革)或因應一般財政需求。其優點是價格明確,能提供穩定的減碳投資誘因;缺點是無法直接保證整體排放總量能達到預期環境目標。
碳費(Carbon Fee)
碳費則是一種規費,其法源多來自環保相關法規(如台灣的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)。它同樣對每噸排放定價,但其收入用途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,必須全數用於推動減碳工作,例如補助企業購置節能設備、發展低碳技術、進行公正轉型等。台灣採用的即是碳費制度,其主要目的是「促進減碳」,而非以增加國庫收入為首要目標。此外,碳費制度常設計「差別費率」,對達成減碳目標的企業提供優惠費率。
核心區別:
總結而言,兩者最大差異在於收入用途:碳稅為統收統支,而碳費為專款專用。另一個細微差異在於,「稅」的法律位階與嚴謹度通常高於「費」。兩者都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重要經濟工具,迫使排放者正視其環境成本,從而引導資金與技術投向綠色低碳領域。

陳燕惠用數據說話
給企業12%節電效益
在創辦峰泰節能之前,陳燕惠已在半導體通路與自動化產業深耕20餘年,客戶遍及全球一線大廠。她看見自動化雖能提升效率,卻往往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與漫長的ROI週期,讓許多企業卻步。她深刻體會到,唯有直接降低用電浪費,才是企業能立刻感受到的「剛需」。於是,她在2023年成立峰泰節能,鎖定高耗能產業,致力於提供能被量化與驗證的節能解決方案。

2025 ESG高峰會 8/26正式登場
本次活動聚焦於永續核心議題,涵蓋2050淨零碳排目標、永續發展相關政策、國際永續準則、循環經濟、綠色金融與投資、碳管理、數位轉型、科技減碳等永續熱門議題(相關議題可參考:【永續生活 On Air】)。共規劃42場次專業研討會;循環經濟、數位科技兩大主題展演,以及永續時尚走秀。 邀請國際永續專家,以及包括來自金融、科技及會計等多元領域的學者專家,進行深度討論與經驗分享,打造一場融合政策、準則與實踐的跨域盛會,有助各界提升永續競爭力。

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
參展 Smart StorageTaiwan 帶動能源轉型商機
淨零碳排趨勢下,全球各國積極投入發展再生能源,隨著電網面貌改變,儲能系統調控將是電網穩定及電力調度的關鍵。
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與TAITRA因應此趨勢,於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中規劃「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」,串聯智慧電網、智能電表、能源管理系統與電池,聚焦最新儲能技術與相關應用市場,提供最完整商業交流平台。
淨零碳排趨勢下,全球各國積極投入發展再生能源,隨著電網面貌改變,儲能系統調控將是電網穩定及電力調度的關鍵。
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與TAITRA因應此趨勢,於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中規劃「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」,串聯智慧電網、智能電表、能源管理系統與電池,聚焦最新儲能技術與相關應用市場,提供最完整商業交流平台。

2026 SMART+智慧製造展
2026 SMART+智慧製造展 ,台灣上半年重要的智慧製造盛會,鏈結國內ICT產業、智慧製造、生產製造及系統整合供應鏈,共同展現其技術成果及解決方案,與跨域夥伴們一起打造合作生態系,展會將提供涵蓋多元創新技術、應用、解決方案及互動式體驗服務,共同打造交流與媒合展示服務平台,帶動台灣產業的數位轉型升級!
同期舉辦 Touch Taiwan 智慧顯示展及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,攜手打造台灣上半年度最大的電子科技產業盛會,集結來自包含中、日、美、德、英、加等國之參展商,希望藉由展會整合相關產業之能量,共同打造完整供應鏈。
同期舉辦 Touch Taiwan 智慧顯示展及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,攜手打造台灣上半年度最大的電子科技產業盛會,集結來自包含中、日、美、德、英、加等國之參展商,希望藉由展會整合相關產業之能量,共同打造完整供應鏈。

2025年第23屆越南國際紡織服飾工業機械設備展
展覽日期: 2025年10月15日-2025年10月18日
展覽時間: 9:00~17:00(最後一天15:00結束)
展覽時間: 9:00~17:00(最後一天15:00結束)

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
一年一度的Automation Taipei為台灣製造業的指標性盛會。
以工業 4.0 為基礎,運用 AI 強化人機協作,並助力製造業跟上國際淨零碳排趨勢,展現工業 5.0 更高效及永續的精神。
以工業 4.0 為基礎,運用 AI 強化人機協作,並助力製造業跟上國際淨零碳排趨勢,展現工業 5.0 更高效及永續的精神。
預約洽談

bottom of page
